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发布者:翁伟星    发布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10

 

2023 9 9 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关心关爱教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这次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是总书记连续第 7 年在教师节前夕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

(一)致信进一步彰显了教师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以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更加凸显,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充分肯定了教师的重要贡献,进一步彰显了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励广大教师牢记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二)致信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指出,教育家精神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教育家精神作出系统阐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新时代教师群体的生动实践,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的丰富和发展,必将激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 “四有” 好老师,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致信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为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志向和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涵盖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全面要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求教师胸怀 “国之大者”,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实际行动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誓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如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科研和教育事业,为我国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用生命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广大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人民教育家” 于漪老师,以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的精神,坚守教育初心,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

(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具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启智润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润泽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老师,善于观察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学笃行,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求是创新,要求教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敢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面对教育领域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像 “时代楷模” 张玉滚老师,在艰苦的乡村教育环境中,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

(五)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乐教,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享受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乐趣。爱生,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成长。甘于奉献,要求教师不计个人得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默默付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例如,“燃灯校长” 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四十多年,克服重重困难,创建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山区女孩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用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六)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在全球化时代,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重任。胸怀天下、以文化人,要求教师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广大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比如,一些学校开展的国际交流项目和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精神,关键是要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激励广大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 “四有” 好老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师德楷模评选表彰、师德师风主题宣传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 “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要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破除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的顽瘴痼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以教育教学实绩为导向,注重对教师育人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推进教育管理评价改革,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教师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关爱,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广大教师赋予了崇高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