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3820”战略工程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者:翁伟星    发布时间:2022-10-27    浏览次数:10

 

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3820” 战略工程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纪实


福州,有福之州。闽江穿城,奔流入海。

33 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主持编制《福州市 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 “3820” 战略工程),科学谋划了福州 3 年、8 年、20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为福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沿着 “3820” 战略工程指引的方向,福州人民接续奋斗,把一座滨江城市建设成为一座滨海城市,把曾经 “后排就座” 的城市带入全国城市 “20 强”,推动有福之州不断造福于民。

高瞻远瞩 擘画蓝图

1990 4 月,习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彼时,福州虽为省会城市,但经济总量在全国 24 个省会城市中居第 22 位,面临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滞后等问题。

如何让福州摆脱发展困境,走向广阔天地?习近平同志到任后,把大量时间花在调研上。他的足迹遍布福州城乡,短时间内就跑遍了福州的五区八县。在他推动下,福州市把每年 3 月定为 “调查研究月”,形成了深入调研、科学决策的良好风气。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提出 “沿海、山区一盘棋,山海协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带领福州市委一班人,深入研究福州发展战略。

3820” 战略工程应运而生。这一战略工程明确了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的宏伟目标,提出三个战略步骤:用 3 年时间,即到 1995 年使经济上一个大台阶,主要指标在 1990 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力争用 8 年时间,即到 2000 年,使福州城乡各项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用 20 年时间,即到 2010 年左右,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3820” 战略工程规划了市区、北翼、南翼等 “七个战略布局”,明确了拓宽开放领域、加快各类投资区建设等 “十二个战略重点”,制定了 13 个县(市)区发展计划,形成了金融、农业、工业、环保等 27 个专项安排,确定了长乐国际机场、福州港、冠捷电子、闽江防洪堤等 40 个重点工程。

3820’战略工程是立足福州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的科学谋划,既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又有具体的实施路径,为福州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说。

真抓实干 跨越发展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在 “3820” 战略工程引领下,福州干部群众鼓足干劲、真抓实干,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发展热潮。

1994 年,“3820” 战略工程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实现。1990 年至 1995 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六年跨越四个百亿台阶,年均增幅超过 23%。到 2010 年,“3820” 战略工程设定的目标顺利完成。这一时期,福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福州地区生产总值从 1990 年的 102.4 亿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3242.7 亿元,年均增长 15.8%;建成区面积扩大 4.5 倍以上,城镇化率提高了近 39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 13.8 倍、8.9 倍。

那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心想着把福州建设好。” 回忆起当年的奋斗岁月,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坂中村党支部书记林宜龙感慨万千。坂中村曾经是福州有名的贫困村,在 “3820” 战略工程推动下,村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办企业、建设专业市场等,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

交通是制约福州发展的瓶颈。“3820” 战略工程把交通建设作为重点,提出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如今,福州已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长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1500 万人次,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 2 亿吨,向莆铁路、福平铁路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 600 公里,城市地铁运营里程不断增加。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福州以 “3820” 战略工程为指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培育了冠捷电子、福耀玻璃、恒申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等蓬勃发展。

“‘3820’战略工程为福州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福州市工信局局长陈荣辉说。

传承创新 续写辉煌

时光荏苒,“3820” 战略工程已过去 30 多年,但它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实践伟力,依然指引着福州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福建、福州发展,赋予福建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新福建建设和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大使命。福州牢记嘱托,传承弘扬 “3820” 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福州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 5000 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福州深入实施开放战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福州新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海丝核心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举办世界遗产大会、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活动,福州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福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820’战略工程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在新征程上不断推动福州高质量发展,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州正以 “3820” 战略工程为指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州篇章。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有福之州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