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信念的界定
1、什么是理想?
在中国古代,“理想”与“志”同义,是指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它与现实有着直接的关联性。任何一种期盼和希望,都是人们依据在实践中形成并认同的一定价值尺度对现实的“自我”或“社会”进行深刻理性批判的产物,都是人们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的“新自我”或“新社会”的憧憬和设想。因此我们说,理想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范畴。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形形色色,离奇古怪,有毫无根据的空想,也有虚无缥缈的幻想,作为理想的追求,根本不同于空想或幻想,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有着善的品格,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它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一致,同民众的根本利益相符合,从根本上不同于那些庸俗、消极和丑恶的东西。概括地说,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的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幸福追求。
2、什么是信念?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当人们确信某种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并将其付诸实践时,就表明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信念中包含着认识。人们如果没有对一定的思想和理想的认识,就没有相信的对象,也就不会有信念。但认识并不等于信念,它只有与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才能构成信念。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这里的“感到对的情感”,就是主体对某一对象的相信,是信念形成的关键。只有主体相信,才能有信念确立。信念不仅仅是内心的相信,而且要表现为行为和实践。意志是主体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某一相信对象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信念的保证。因此,信念是一个复合性整体,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一个人所拥有的信念有高、中、低层次之分,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信念系统。其中,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是信念的最高形式,在信念系统中居于支配地位,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3、什么是理想信念?
从字面上看,理想信念这一概念是由“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复合性概念,但其内涵决不是这两个概念含义的简单叠加,它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赋予了丰富深刻的独特意蕴,同与其相近的理想、信念、一般意义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等概念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理想信念强调理想和信念中两个基本方面的统一。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含义非常相近,两者有相互交叉之处。理想离不开信念,信念是理想的基础。而且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不是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两者虽有相通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则重在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在的,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在理想信念这一统一体中,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成为人们确信的观点、主张、思想或事物,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信条而不倦笃行,也就是说,理想和信念必然地联系在一起、交融为一体。
4、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生活有目的有依据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一个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指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决不是头脑里的主观臆造,而是建立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摒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描绘了美好的情景,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共产党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最壮丽的事业,表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
正确把握理想信念的特殊含义,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有针对性加强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传统中,我们说的理想信念,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不是其他意义上的理想信念。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邓小平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变革,全党同志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中的理想信念,是作为理想信念最高层次的社会理想信念。
二、共产党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三严三实”,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起表率作用,重点做到以下“三要”。
1、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思想认识,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真正把理想信念看成是“务实”的东西,不是“务虚”的,是言行的“灯塔”,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当前,特别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务求入脑入心,真正掌握精髓、把握要义,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2、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保持政治定力、信仰定力、律己定力。
首先要保持政治定力。党员心中要有党。要保持与党中央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做到党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决不松懈动摇;要坚信党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拥护中央权威;要始终做到自警、自励、自省,敬畏法律,珍惜岗位,守住底线,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其次要保持信仰定力。党员心中要有魂,这个魂就是坚定的革命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最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定崇高革命信仰,与战士同甘共苦,将不畏死、兵不惜命,方能攻坚克难,才能建立新中国。今天,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环境变了,面对的形势任务也不一样了, 但不管怎么变化,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坚决不能变。第三要保持律己定力。党员心中要有戒。坚守党的政治纪律,既要靠组织教育,更要靠严以律己的定力。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放松了对自己、对家属、对身边人的从严要求,松懈了律己定力,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全家腐”,最终导致“全家哭”。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认真贯彻“反四风”“八项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使其成为自己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3、坚持理想信念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民、肩上有责,脚踏实地为民谋事创业。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体现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上。老百姓痛恨贪污腐败,同样也痛恨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马上就办。
三、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合格党员
公共教育部全体教师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公共教育部全体教师党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力量凝聚到实施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推动学院教育科学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要强化改革意识,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局面。牢固确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治学管理能力,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按时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公共教育部全体教师党员要坚持从本岗位实际出发,巩固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以创建“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为载体,树立“四讲四有”党员先进典型,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合力推动院部发展,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为推动本部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动力和保证。
(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