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副厅长 薛卫民在福建省第四届大赛工作总结暨第五届大赛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刘海斌发布时间:2018-11-26浏览次数:274

同志们:

历时八个月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1015在厦门大学圆满落幕,孙春兰副总理亲自出席大赛并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一届全面检验当代大学生敢闯会创、展现青春风采的大赛,是一届惊艳非凡、令人难忘的大赛,大赛获得了各级领导、参赛师生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普遍关注。一年来,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各高校特别是厦门大学高度重视大赛在我省举办,一方面,积极动员广大师生踊跃参加校赛、省赛和国赛,争创最好成绩;另一方面,举全省之力承办好国赛,确保各项赛事活动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在本届大赛上,我省共有46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网评,夺得金奖10项,银奖14项,铜奖22项,厦门大学的《罗化新材料》项目夺得总决赛亚军,福州大学的《降糖贴剂》项目获“最佳创意奖”,我厅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优秀组织奖”,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获得大赛“高校集体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集体奖”,福建农林大学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集体奖”,厦门大学解荣军等9位指导老师获得“创新创业导师奖”,获奖总数是上届的2倍,名列全国第一。

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在国赛和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老师们和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举全校之力承办省赛和国赛的厦门大学,向鼎力支持大赛的网龙网络公司、各高校、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和新闻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改革、十分关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去年专门给参加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大学生回信,勉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今年,总书记得知有70万大学生参加第四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又特地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对全体参赛同学的亲切问候。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关怀为我们办好大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赛筹备工作,于伟国书记多次批示要求及早筹备好大赛,细化赛事方案,突出特色、突出实效,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大赛各项筹备工作,争创更好成效;唐登杰省长担任全国大赛组委会主任,省政府成立了由杨贤金副省长任组长的国赛福建省筹备工作组。921日,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研究部署国赛筹备工作。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和大赛组委会部署和省委专题会议精神,成立厅长任组长的筹备工作组,把办赛作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突出“海丝、海峡、海洋特色”的要求,会同厦门大学落实大赛任务,推动更多高水平“双创”人才和高质量“双创”项目在福建落地生根。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突出体现为“四个有”:

一是有广度:大赛启动以来,我厅及各高校均举办第三届大赛工作总结暨第四届大赛启动培训会,举办各类大赛报告会、培训会和大赛报名情况通报,营造浓厚氛围,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报名人数和报名项目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全省88所高校的33万名大学生(占全国1/8、8.93万个项目(占全国1/7报名参赛,报名人数占我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40%(全国为7%,超过以往三届的总和,参赛项目、人数、师生参赛报名比例均位居全国第一。据统计,全省31所高校参赛报名项目数超过1000个,其中闽江学院超过6000个,久久久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超过3000个,福建农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师大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超过2300个。

二是有深度:为提高我省参赛项目质量和竞争力,我厅依托国赛协办单位举办了3期400名指导老师参加的培训班,2期90支省赛国赛参赛团队360多人参加的训练营,累计邀请100多位国赛专家来闽指导。大赛充分展示了我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发力,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省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师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成为我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成为推动高校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纽带。

三是有高度:大赛构建了政府、部门、院校、师生、企业家、投资人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平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一大批企业家、投资人、创新创业导师深入高校举办训练营、报告会,辅导项目团队;一大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对接和融入企业,不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成长壮大,在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我省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日益重要作用,大赛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大赛向社会集聚优质资源办赛,让社会、企业深度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网龙网络公司专门为本届大赛冠名并独家赞助260万元,并赞助国赛100万元,为大赛提供了财力、物力、智力的支持,为福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动力,体现了网龙的责任和担当。大赛期间,我厅会同省发改委、厦门大学等部门举办了大赛优秀项目对接交流会暨签约活动组织200多个项目团队、300家省内外创投机构、企业和园区代表现场对接49个优秀项目成功对接,意向投资额3930万元,促进高校“打破围墙”,搭建与科技界、产业界、投资机构密切合作的“新桥梁”。

四是有温度:大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和教育部致信精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330日,协助教育部组织全国31个省市1300名大学生的300支创新创业团队走进古田会议会址,举行全国启动仪式,与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汇聚的241项需求进行对接交流。大赛期间,组织北京大学等10支优秀团队到我省5所高校巡回演讲,3000名在校大学生聆听了巡讲报告,成功打造了一堂全国最大的有温度的高校思政课。省教育厅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巡讲、调研和培训活动,组织60多所高校部门负责人组成9个活动调研组,深入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调研和项目对接,收集县、乡项目需求600项。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助力脱贫攻坚”福建公益基金,设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优秀项目奖补专项资金1665万元331个优秀项目奖补5万元。一年来,我省高校2.5万余名师生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参加项目5000余个,吸收公益基金6389万,对接农户、合作社、企事业单位8千余个,帮扶近4万余人。我们还组织各高校100余个优秀项目团队参加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宁夏闽宁镇、河北西柏坡等地对接,助力当地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

今年,我厅会同厦门大学高标准、高效率大力推进大赛筹备工作。一是认真研究、确定“1+7的大赛活动方案,积极开展系列筹备活动,争取800万元专项经费补助办赛,通过举办省级决赛全程测试演练国赛各赛事环节,全力配合做好接待各省教育厅领导和上级对口单位领导来宾接待服务。二是加强大赛宣传推广工作,组织29个省76所高校的104个国赛获奖项目参展“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达成投资合作意向25项,邀请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在峰会新闻推介会上发布第四届大赛情况;邀请16家中央和省主流媒体负责人召开大赛福建筹备进展新闻通气会,通报大赛有关情况、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营造大赛浓厚氛围三是推动优秀项目落地福建,举办大赛优秀项目对接交流会暨签约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邀请“互联网+”领域有影响力的嘉宾作主旨报告。

虽然我省在第四届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

一是大赛组织、师生参与、校校之间不平衡。虽然本届大赛从全省报名项目达8.9万个,但分布不平衡,报名项目数少于100个的高校有12所,其中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厦门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和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报名项目数不到10个,反映出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对大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二是参赛项目多,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根据对我省报名参赛项目分析,项目的核心科技含量普遍不高,比如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类项目少,反映出我省一些高校科研成果、参赛项目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深度还不够。

三是获奖项目多,但集中在少数高校,分布面不广。我省参加总决赛的46个项目,分布在22所高校中,其中10个金奖项目集中在4所高校(江苏省10个金奖项目分布在7所高校),反映出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与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异大。

四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对接落地需要持续推进。本次大赛我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数和获奖数均名列全国第一,但项目真正与县、乡、村和农户对接落地还比较困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特别是农业农村、扶贫工作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项目落地转化。

同志们,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关键载体和带动引领作用。在教育部刚刚召开的大赛总结会上,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第五届大赛将全力打造“四大版块”:高教版块、职教版块、国际版块、萌芽版块,努力把大赛打造成为德育大平台、智育大平台、体育大平台、美育大平台和劳育大平台,做到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

今天的会议既是第四届大赛的总结会,也是第五届大赛的启动会、动员会,希望各高校要认真总结第四届赛事活动成绩和经验,充分借鉴刚才4所高校发言的经验做法,高度重视第五届大赛,切实认识到位、策划到位、落实到位和组织到位,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以赛促创上下功夫。把大赛作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有力抓手,融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全体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的必修课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将学生获得专利、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教育大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感受劳动之艰、体味劳动之美,造就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努力成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有为青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组建适合的创新创业团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把激昂的青春梦、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打造好一堂最大的有温度的“思政课”。

二要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在提高参与面上下功夫。各高校要早计划、早部署、早宣传、早发动,及时成立由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教务、团委、科研、就业、创新创业学院、校友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大赛组织机构,统筹做好校赛的组织实施,为赛事活动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各高校要提前启动大赛宣传动员工作,拓宽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召开相关工作会和推进会。着手组建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动员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都能出项目,激发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参赛热情,汇聚大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鼓励教师、校友带领学生共同研发的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三要重视项目、挖掘培育,在提高项目竞争力上下功夫。各高校要动员各方力量,充分挖掘教师、校友的创新创业项目资源,汇聚教师、科研人员和校友的智慧和力量,动员更多体现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科研成果转化特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特色和具备明显投资价值的项目报名参赛。同时通过举办训练营、开展集中培训等方式,做好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等服务,提前做好参赛项目的前期培育。各高校要构建大赛激励机制,制定参赛团队及学生参赛奖励、学分认定办法,并对成绩优异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在教学科研的工作量给予认定,在教师个人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教师、学生和校友投身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热情和激情。

四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在项目落地转化上下功夫。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建设,举办好各类大赛、训练营和项目对接会,打造优秀参赛项目与市场的交流与互动平台,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转化。

五要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见实效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深入开展。通过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主动协调争取本地区扶贫部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支持,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通过政策倾斜、项目立项、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推出一批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

同志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各高校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嘱托,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不懈追求,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服务国家的广阔舞台,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比赛,共筑创新创业梦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