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院首页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医疗保健

有关猴痘相关知识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次数:233

 

猴痘是人感染猴痘病毒所致疾病,是一种人和脊椎动物(如猴等)都可罹患的传染性疾病(人兽共患传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9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播途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临床表现:猴痘潜伏期5~21天,通常为6~13天。

发病后,可出现发热、畏寒或寒战、乏力、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大部分病例在出疹前1~2天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损害一般在发热出现后1~3天出现,有的时间更长。常从头面部开始,扩散至躯干、四肢;最常见的是面部,其次为手掌和脚掌,数量从数个至遍布全身,从水疱疹发展为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防控措施发现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应先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方可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为保障家人健康和防止疫情传播,应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


版权所有 @2011 久久久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后勤管理处) | 您是本中心第: 位访客 

地址:福建省福州大学城(联榕路8号)后勤管理处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5019752号 | 网站设计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