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走进宏琳厝 寻觅建筑瑰宝——人文系室内设计专业实训

2014-05-27

    为更好地了解与领悟闽文化特色建筑,提高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深化专业教育教学内涵,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内容,2014年5月19日,人文系2012级室内设计班全体同学,在系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参观了著名建筑宏琳厝。
    此次的宏琳厝之行,给到场的师生带来无比的震撼。第一眼看到宏琳厝就 会发现,她的建筑并没有尊称传统的坐北朝南的原则,这与学生们在课堂接受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否相左。宏琳厝是坐西南朝东北。背靠柯洋仙峰,前有演溪水相绕,门口有个对联是这样生动的形容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柯峰似银屏护背,演水如玉带环腰”。带队的老师根据实际地形,在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这样的位置符合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理想位置,是传统意义上的“风水宝地”。
    宏琳厝是黄氏家族的长子宏琳用了28年时间,耗费7万多根木材,一次性建成的三进两层半土木结构的民居。据《福州市城乡建设志》载:“闽清宏琳厝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实际占地17832m2,为两层半土木结构三进房屋,主轴线两边设置平衡,全厝大小厅堂35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风火墙36扇,水井4口,直入大门13扇,住房666间,是闽清县有名的大庄园”;其设计精巧,依照讲解员的“男左女右”的要求同学们跨过大夫第门槛,发现院内是廊回路转,纵横有序。它的翼檐卷仰,雕梁画栋,特别是它有着“燕尾脊”的屋脊造型,据讲解员的解说,若遇到大雨天气可使得大厅与左右厢房屋瓦上的雨水往庭院里头流,除了起到储水的作用,还体现了屋主为商“四水归堂,财源滚滚”的心理。而今,在我们看来,燕尾脊在建筑方面有着独特的符号意义,加深了宏琳厝的建筑文化内涵。
    宏琳厝的功能齐全完善,集采光、通风、保暖、防火、防盗和御敌于一体,它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屋主的智慧,通过它独有的建筑风格穿越时空为人们传达中国固有的文化信息,即便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历史更迭,但都未使她失去高贵典雅的容貌、恢宏的气势。通过这一次震撼的实地参观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在出发前已到网络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介绍,但是到了现场的实际勘查,有了全新的新的体会,为古人精湛的手艺折服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专业灌入新的灵感,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拓宽设计思路奠定了基础。
                                         
                                                           (人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