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以“把握机遇,科学发展,服务海西,积极作为”为题,专门介绍我院在服务海西中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情况,现予转载。)
久久久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教育应先行”这一主题,以“海西应先行,福州走前头,高职创示范”为实践载体,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取得较好成效。
一、理清办学思路,根据海西建设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学院领导班子积极拓宽科学发展的视野,深刻认识海西建设战略部署对区域经济社会和两岸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进一步理清学院发展思路、办学定位、目标和和举措,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西建设主战场。通过与市经委、科技局、经贸委积极联系,按社会需要确定发展定位,按市场需求确立改革方向,推进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按照新的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全日制高职29个专业(45个方向)的整合,新开设数控等专业,申报模具、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投资与理财等专业,还协同市教育局设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高等教育特教班,填补了全省听障高等教育空白,初步形成“相互支撑、结构合理、独具特色、服务海西”的综合专业体系。经全院师生不懈努力,学院以优秀等级被确定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5月又被确定为第一批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院校,开始驶入一条紧贴区域发展要求、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大道。
二、加强内涵建设,为海西建设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着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把学院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一是加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上半年,在全国范围招聘重点紧缺、急需专业教师和高层次人才15名,选派4位副教授到重点大学访学,选送2位教师赴加拿大参加BCIT教师培训、18名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分批安排38位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建立和完善了兼职教师库,聘请行业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来院担任兼职教师。4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二是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项目实战”、订单培养、顶岗预就业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聘请北师大职业与成人教研所所长赵志群博士对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3个省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指导,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C语言程序设计》等3门课程申报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获得成功。三是校企深度合作。学院选准海峡西岸特色行业的领军型企业为战略合作伙伴,与网龙(中国)公司、冠捷电子、西湖大酒店、沃尔玛、蓝天连锁企业等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走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与中国迅达电梯福州分公司、福建盛达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福建省大樟溪休闲游乐公司等公司签约,到目前已与6家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了“订单培养”,并建立66个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完善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办法和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完善了院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强化实践锻炼。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技能竞赛,启动科研立项,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变。今年6月,毕业生聂君锋荣获“首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创业之星”称号,技术工程系学生成功开发光电密码锁、软钥2项技术,其中光电密码已经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下,今年就业形势极为严峻,但学院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仍高达94%,签约率达61%,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突出办学特色,扎实推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面对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学院确定了“不求全能,只求特色”的发展原则,以培育特色来促进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好3个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项目、4个省级精品专业、8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2个省级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在政策措施、经费划拨、师资培养引进、专业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与扶持,进一步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合作开办计算机系统技术专业顺利通过BCIT教学评估,首届BCIT毕业生绝大部分将获得加方文凭。6月牵头成立了福建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协作会,为院校间专业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新平台,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海西”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
四、开展对台合作,促进“两个先行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部署、省教育厅推动高职教育在对台教育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市鼓励对台教育合作的契机,把借鉴引进台湾高职教育经验作为合作办学的重点。4月以来,针对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招生、学费等问题,经多次与台湾相关院校磋商,最终按照“校-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和春技术学院及冠捷电子有限公司、好又多百货有限公司等4家台资企业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并共同制定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教育厅批准,学院成为首批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院校,2009年招生220人,实行“2+0.5+0.5”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学业,引进台湾优质核心专业课程,请台湾院校的专业教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运用远程教育进行互动教学,第五学期学生赴台学习,第六学期由合作双方推荐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实习。为深化合作,还派出赴台交流访问团,与台湾合作高校进行深入交流,并与部分台湾高职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和姐妹学校协议,选派10名学生下学期分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中州技术学院学习一年。今后学院将逐步扩大对台合作范围,在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积极打造闽台高职合作新亮点。
五、搭建四个平台, 大力实施服务海西建设工程。一是搭建科研和技术服务平台。以自动化研究所、启航软件、星客动漫等6个研究所(工作室)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开展技能素质培训与技术开发服务工作,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45个。近年来承担的横纵向课题数量大幅增加,由学院教师参与开发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XTD180M-4)”和“机动车油箱用加油计量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二是搭建成人学历教育平台。学院同时冠名省广播电视大学福州分校,为此,充分发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优势,办好电大教育和成人教育,目前开放教育学生达8979人,成人学历生达2200人。三是搭建社会培训平台。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学院在省内率先成立了鼓楼、台江两所社区学院,拥有79个社区教学点,组织学生和社会人员各类职业技能鉴定8823人次,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技能提升等培训近8000人次,被评为福州市2008年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利用暑期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作贡献”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农村、社区群众提供义务维修家用电器、宣传预防H1N1流感知识等多项内容的服务,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各界好评。
(院学习实践办、党政办)
久久久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教育应先行”这一主题,以“海西应先行,福州走前头,高职创示范”为实践载体,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取得较好成效。
一、理清办学思路,根据海西建设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学院领导班子积极拓宽科学发展的视野,深刻认识海西建设战略部署对区域经济社会和两岸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进一步理清学院发展思路、办学定位、目标和和举措,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西建设主战场。通过与市经委、科技局、经贸委积极联系,按社会需要确定发展定位,按市场需求确立改革方向,推进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按照新的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全日制高职29个专业(45个方向)的整合,新开设数控等专业,申报模具、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投资与理财等专业,还协同市教育局设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高等教育特教班,填补了全省听障高等教育空白,初步形成“相互支撑、结构合理、独具特色、服务海西”的综合专业体系。经全院师生不懈努力,学院以优秀等级被确定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5月又被确定为第一批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院校,开始驶入一条紧贴区域发展要求、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大道。
二、加强内涵建设,为海西建设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着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把学院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一是加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上半年,在全国范围招聘重点紧缺、急需专业教师和高层次人才15名,选派4位副教授到重点大学访学,选送2位教师赴加拿大参加BCIT教师培训、18名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分批安排38位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建立和完善了兼职教师库,聘请行业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来院担任兼职教师。4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二是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项目实战”、订单培养、顶岗预就业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聘请北师大职业与成人教研所所长赵志群博士对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3个省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指导,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C语言程序设计》等3门课程申报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获得成功。三是校企深度合作。学院选准海峡西岸特色行业的领军型企业为战略合作伙伴,与网龙(中国)公司、冠捷电子、西湖大酒店、沃尔玛、蓝天连锁企业等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走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与中国迅达电梯福州分公司、福建盛达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福建省大樟溪休闲游乐公司等公司签约,到目前已与6家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了“订单培养”,并建立66个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院外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完善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办法和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完善了院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强化实践锻炼。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技能竞赛,启动科研立项,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变。今年6月,毕业生聂君锋荣获“首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创业之星”称号,技术工程系学生成功开发光电密码锁、软钥2项技术,其中光电密码已经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下,今年就业形势极为严峻,但学院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仍高达94%,签约率达61%,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突出办学特色,扎实推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面对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学院确定了“不求全能,只求特色”的发展原则,以培育特色来促进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建好3个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项目、4个省级精品专业、8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2个省级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在政策措施、经费划拨、师资培养引进、专业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与扶持,进一步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合作开办计算机系统技术专业顺利通过BCIT教学评估,首届BCIT毕业生绝大部分将获得加方文凭。6月牵头成立了福建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协作会,为院校间专业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新平台,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地服务“海西”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
四、开展对台合作,促进“两个先行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部署、省教育厅推动高职教育在对台教育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把握国家和省市鼓励对台教育合作的契机,把借鉴引进台湾高职教育经验作为合作办学的重点。4月以来,针对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招生、学费等问题,经多次与台湾相关院校磋商,最终按照“校-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和春技术学院及冠捷电子有限公司、好又多百货有限公司等4家台资企业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并共同制定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教育厅批准,学院成为首批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院校,2009年招生220人,实行“2+0.5+0.5”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学业,引进台湾优质核心专业课程,请台湾院校的专业教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运用远程教育进行互动教学,第五学期学生赴台学习,第六学期由合作双方推荐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实习。为深化合作,还派出赴台交流访问团,与台湾合作高校进行深入交流,并与部分台湾高职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和姐妹学校协议,选派10名学生下学期分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中州技术学院学习一年。今后学院将逐步扩大对台合作范围,在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积极打造闽台高职合作新亮点。
五、搭建四个平台, 大力实施服务海西建设工程。一是搭建科研和技术服务平台。以自动化研究所、启航软件、星客动漫等6个研究所(工作室)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开展技能素质培训与技术开发服务工作,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45个。近年来承担的横纵向课题数量大幅增加,由学院教师参与开发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XTD180M-4)”和“机动车油箱用加油计量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二是搭建成人学历教育平台。学院同时冠名省广播电视大学福州分校,为此,充分发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优势,办好电大教育和成人教育,目前开放教育学生达8979人,成人学历生达2200人。三是搭建社会培训平台。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学院在省内率先成立了鼓楼、台江两所社区学院,拥有79个社区教学点,组织学生和社会人员各类职业技能鉴定8823人次,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技能提升等培训近8000人次,被评为福州市2008年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利用暑期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作贡献”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农村、社区群众提供义务维修家用电器、宣传预防H1N1流感知识等多项内容的服务,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各界好评。
(院学习实践办、党政办)